第20课 保护环境(2009、6、12)(校级)
一、信息解读
1、2009、6、8搜狐网新闻报道:盛产美玉的新疆和田又面临搬迁的危胁。
在一年中有二百六十几天浮尘天气的和田地区,当地人这样概括自己的生活状况:
行——火车被迫在风沙中停运;
住——历史上三次搬迁县城;
吃——一天要吃半斤土;
(1)根据上述信息,你认为和田面临搬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——环境破坏
信息二:癌症——我们并不陌生,但你听说过“癌症村”吗?
2、七年间66人死于癌症,其中肺癌死亡率是全国肺癌高发地区的9倍,万宁市东澳镇新群村——这个依山傍水总人口为2829人的滨海村庄,本该是休闲胜地,但由于地下表层水被严重污染,村民饮用了不合格的水后,致使癌症高发,令该村也蒙上了“癌症村”的阴影……
(2)根据上述信息解读,你认为致使该村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——环境污染 、环境破坏
1、板书:环境问题
(3)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(4)环境问题将带来哪些严重后果?
师:这些企业出发点是好的,为了发展经济,提高生活水平。
师问:经济要不要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要不要提高?问题是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。那么,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地方,经济发展了,人民生活水平高,生态环境好的地方。今天,就让我们走进这样的一个小康村。
二、走进生态自然村
安徽池州的肖坑村,是全国有名的生态自然村。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%以上。山场绿化、清泉涌出,山下的近400亩稻田旱涝保收,山上的经济林木硕果累累,全村农民收入每年以20%的速度增长。一户户独立的农家小洋楼更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。
但在十几年前,当地政府本着靠山吃山的旧观念,领着村民走的是砍树——卖树——致富的路子,结果,岩石裸露、土地贫瘠,成了远近闻名的穷山窝。新上任的政府调整思路,由原来大量向外出口一次性木筷,改成出口一次性竹筷,取得大量的外汇。同时,又实施发展养猪——沼气——果林的新模式,即:将猪粪、猪草倒入沼汽池,发酵成沼气用作燃料;再用沼液和废渣作为果林的肥料;这样做,环境整洁,树林免遭砍伐,生产的瓜果因无污染而备受亲睐,从而使生态旅游也迅速发展起来。
(1)你认为该村从出口木筷到出口竹筷,仅仅是材质的转换吗?你认为更是什么的转换?
——观念的转换——经济的发展与资源、环境相协调,在人口、资源、环境、经济、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。
可持续发展
文明和谐的发展
(3)该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个比较独特的做法,这个独特的做法是什么?你认为这一做法有何作用?
——循环经济
——好处是:各种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,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环境污染,又节省了成本,实现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。一句话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(4)面对严峻的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形势,我国提出了什么对策?
(5)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?怎样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?
可持续发展是不是不要发展,限制发展,而是发展要考虑资源、环境,发展要与资源、环境相协调。
(6)综合以上内容,怎样才能解决我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?
(7)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损害环境的行为?通过今天的学习,你认为该如何处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