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

07/16

00:00

点击:

来源:

录入:

当前位置:首页>>教学教研>>学科活动>>文章内容
走近光与影
发布时间:2009-07-16   点击:   录入者:
创建时间:2009-07-16 11:20:02 撰稿人:admin

走近光与影

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朱梅娟

老师:同学们,想想看,迄今为止,你所见到的最大的影子是什么?

学生:不知道,是什么?

老师:这其实是居里夫人问她的学生的一个问题。我们知道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,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,在物体的后面就会形成光射不到的区域,这就是“影子”。当太阳在地球的另一面时,我们所在的一面,就形成了地球的影子,也就是黑夜。所以,我们在地球上所见到的最大的影子是黑夜。日食和月食现象都是影子现象,日食是地球跑到了月球的影子里,月食是月球跑到了地球的影子里。

学生:为什么我们教室里所有的灯都打开时,却几乎看不到影子呢?

老师:我们用一个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,当把一个不透明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,旁边点燃一支蜡烛,杯子后面就会投下一个清晰的影子,如果在杯子旁点燃两支蜡烛,就会形成两个相叠而又不重合的影子,两个影子相叠部分完全没有光线射到,因而是全黑的,这是本影,本影旁边只有一支蜡烛可照到的地方,就是半明半暗的,这是半影;如果点燃三支甚至四支或更多蜡烛,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,半影部分就会出现很多层次,逐渐变得明亮,所以当我们在杯子的四周点上一圈蜡烛时,本影就会消失,而半影也淡得几乎看不见。教室里安装多盏日光灯,就是为了减小本影,使照明度均匀。同样医院手术室内的“无影灯”也是由发光强度很大的几个灯在灯盘上排列成圆形,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,这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,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,同时又不产生明显的本影而影响手术。

学生:那么影子与小孔成像中的像有何不同?

老师:影不是像。影子是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线,在物后形成的跟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。影子是黑的,只反映物体的轮廓,不反映物体的细节。而像却是明亮的,其明亮程度与物相对应且有层次感,所以像能反映物体的细节。如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是影,而水中宝塔的倒影却是像,它是以平静的水面为镜面形成的像(平面镜成像)。

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倒立实像,像的大小与小孔到物体距离、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及小孔的大小有关,与小孔的形状无关。小孔成像现象我们生活中也会看到,例如:夏天我们会在茂密的树荫下看到许多圆形的小亮斑,这就是小孔成像现象,圆形的小亮斑是太阳缩小的实像。如果发生日环食,那么,茂密的树荫下由于小孔成像而形成的亮斑就是环状的了。

学生:小孔成的像与平面镜成的像的性质是否一样?

老师:不一样,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,平面镜成的是虚像。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直线传播,实际光线到达而形成的实像。用眼晴可以直接观察到,也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。而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发出的光,经平面镜发生反射,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虚像,实际光线并未到达,所以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,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。

学生:我们在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”的实验中,用的是玻璃板,为什么不用平面镜呢?

老师: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,玻璃板既可以当平面镜用于成像,又可以让光线透过而能看到镜后的物体。在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块薄玻璃板,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,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。另外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,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,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。蜡烛的像转换成了与它完全重合的另一只蜡烛,以实物代“虚”像。这样就能够确定像的位置,从而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,还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。

学生:玻璃板为什么要用薄的不用厚的?

老师: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,可能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蜡烛的像。因为厚玻璃,其前、后两表面分别为两个相距一定距离(玻璃板厚度)的平面镜,当蜡烛火焰射出的光经玻厚璃板前、后两个镜面反射就生成了两个不重合的蜡烛的像。

 
附件:
    关闭窗口
    打印文档